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搜小說 > 都市 > 當我重生三國之始 > 第1章 李昊茶會論英略 穿越時空扶漢室

當午後的陽光灑滿古樸的茶館,微風輕拂過每一扇半開的窗欞,空氣中瀰漫著茶香和曆史的沉香。

李昊和幾位好友圍坐在一張雕花的紅木桌旁,他們的話題在輕鬆的氛圍中流轉。

茶館內裝飾著中國古典的字畫和掛毯,西周的擺設散發著濃厚的文化氛圍,彷彿每一個角落都在講述著過去的故事。

服務員輕手輕腳地為他們上了新鮮的龍井,綠茶在精緻的青瓷杯中舒展開來,散發出一股清新的氣息。

隨著茶香的漸漸濃鬱,他們的談話從晉朝的邊塞詩歌轉向了他們都感興趣的三國時代。

李昊的朋友們對三國的認識大多來自電影和電視劇,而李昊自己則是一位熱情的曆史研究者,對《三國演義》和《三國誌》有著深入的研究。

“其實,蜀漢並冇有大家想象中那麼難以勝出” 李昊深吸一口氣,準備發表他的看法:“但在考慮蜀漢北伐的策略時,我們必須認識到單靠穩紮穩打是難以戰勝魏國的。

尤其是在夷陵之戰後,蜀漢軍隊元氣大傷,而魏國則軍力雄厚,後勤穩固。

這種情況下,傳統的消耗戰術並不適用。”

他繼續說道:“魏延的子午穀計劃,其實就是一種典型的‘兵貴神速’戰術。

通過迅速突襲,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這種策略是在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尋求戰場突破的有效方法。

不過,這也意味著風險極高,一旦行動失誤或被敵人提前識破,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李昊調整了一下思路,更加聚焦地解釋:首先,關於‘人和’——夏侯楙的軍事才能確實不如預期的強,這為蜀軍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

對敵方指揮官的性格和能力作了精準評估,這是決定這一戰術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他微微一笑,繼續說道:“在‘地利’方麵,子午穀不僅地勢險要,而且通過穀地可以迅速接近敵人的重要城池,如安長。

通過秦嶺的複雜地形迅速前進,利用地形的隱蔽性發動突襲,這種策略最大化了地形的戰略價值。”

接著分析道:“至於‘天時’,選擇在司馬懿尚未穩固時發動攻擊,確保蜀軍可以利用政治不穩的機會。

春秋兩季,正是長途行軍和部署戰事的最佳季節。”

這樣的時機選擇使得敵人難以集中兵力進行防禦,因為他們需要在多個方麵保持警惕。”

他環視了一圈朋友,語氣更加堅定:“此外,子午穀計劃還涉及到了卓越的協調和執行力。

預計以十日快速行軍到達目的地,這種快速機動的策略能夠極大地減少敵人的反應時間,從而提高突襲的成功率。

同時,能與諸葛亮的主力在約定地點彙合,形成對敵的合圍之勢,這需要極高的軍事協調和精確的時機控製。

最後,李昊總結道:“如果這一計劃能夠得到妥善執行,其成功不僅能迅速改變局勢,還可能在曆史上重塑蜀漢的命運。

這正是三國時期軍事策略的魅力所在,每一個決策都可能成就一段傳奇。”

李昊的分析讓朋友們對三國時代的戰略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激發了他們對曆史細節的進一步興趣。

但也帶著幾分懷疑。

其中一位調侃地說道:“那李昊,你要是能回到過去,不如去幫幫諸葛亮,看你能不能改寫曆史。”

“如果真有機會,我一定不會辜負諸葛孔明的托付,幫他北伐成功,還漢於舊都。”

李昊笑著迴應。

他們繼續聊著,茶香與曆史交織在一起,首到突如其來的眩暈襲擊了李昊。

他感到周圍的世界開始旋轉,眼前一片漆黑。

李昊再次睜開眼睛時,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座壯麗的宮殿之中。

周圍是金碧輝煌的裝飾,天花板上懸掛著複雜的木雕,牆上掛著精美的絲綢卷軸,描繪著山水風光和各種傳統的中國圖案。

每一步走過的地板,都能感受到精心雕刻的石板和深色木材發出的沉悶回聲。

他低頭看向自己的衣著,身穿黃金龍袍,繡著飛龍和浮雲的圖案,顯示出皇家的尊貴氣派。

他的手中不自覺地摩挲著龍袍上的金線,心中湧現出無比的驚訝和不解。

很明顯,他己經穿越到了另一個時空,而且還是一個他曾無數次在書中夢想的時代——三國時期。

李昊知道,此時自己的處境非常微妙,他必須謹慎行事,不能輕易暴露自己的不同。

他決定先探明自己確切的身份和所處的具體曆史背景。

通過和身邊侍衛的一番小心翼翼的交談,他瞭解到現在是諸葛亮剛平定南蠻之後,正準備北伐的關鍵時刻。

而他,竟然是曆史上有名的“扶不起的阿鬥”——劉禪。

李昊在現代看過無數關於三國穿越的小說和討論,因此當他發現自己穿越到了三國時代,他首先想到的是這些故事中常提到的“遊戲規則”。

他清楚,如果這真的是一個由某些超自然力量構建的曆史遊戲,那麼瞭解這些規則對於他的生存至關重要。

他開始細緻地觀察這個世界的一切細節,比較《三國誌》和《三國演義》中的描述,試圖找出這個世界更接近於哪一個。

他發現,這裡的人物性格和一些著名事件的展現,似乎更加戲劇化,與《三國演義》中的敘述風格相符。

例如,他所在的皇宮中的裝飾和人物言行,都帶有濃厚的文學色彩和誇張元素。

儘管無法完全確定這是否是一個基於怪談構建的世界,但李昊意識到,不管是真實的曆史還是某種混合的曆史構造,他都需要采取行動。

目前,正值諸葛亮籌備北伐的關鍵時期,這為李昊提供了展示自己價值的絕佳機會。

在蜀漢的朝堂上,軍事會議通常隻有將領和謀士參加,皇帝很少出席這類會議,以保持皇權的神聖不可侵犯性。

然而,李昊作為劉禪,意識到自己需要積極介入以瞭解更多的軍事細節,同時也要展示自己的改變,於是他決定親自前往會議現場。

當李昊出現在軍事會議的會場時,諸葛亮和在場的所有將領都顯得十分驚訝。

空氣中一時充滿了緊張與詫異,眾人交換著複雜的眼神。

“陛下,您怎麼來這裡了?”

諸葛亮恭敬而謹慎地詢問,他的聲音中帶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畢竟皇帝的突然出現可能意味著有重大的事宜。

李昊微笑著迴應,儘力保持著劉禪特有的溫和與不經意:“相父,諸位將軍,今日在翻閱了一些兵書之後,感覺對於戰爭的理解還是太過淺薄。

聽聞今日有此會議,便想親自過來學習一下。

希望能夠親眼見識一番諸位的軍事才能,若能有所啟發,或許朕也能提出一些淺見。”

這番話既顯示了皇帝的謙遜,也表達了他對軍事的重視,讓在場的將領感到一絲不同尋常。

皇帝的這種態度和對軍事知識的渴望,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他們的警惕和驚訝,同時也激起了他們對這位年輕皇帝新形象的好奇。

諸葛亮頷首,他的眼中閃過一絲讚賞和思量:“既然陛下有此雅意,今日的討論陛下儘可參與。

我們正討論北伐的具體策略,陛下若有何高見,不妨首言。”

會議繼續進行,李昊在旁聽著諸位將領的討論,時不時地插入自己的問題或者簡單的見解,都是基於他事先準備的,旨在顯示出皇帝的參與和關心,並非過於深入或專業,以保持自己的形象合適且不引起過多的懷疑。

這種方式使他既能有效地掩飾自己的真實知識水平,又能逐步影響和改善軍事策略,為自己贏得了將領們的尊重和信任。

隨著時間的推移,朝廷上下逐漸習慣了劉禪——現在的李昊——展現出來的新形象和積極參與軍事討論的姿態。

李昊精心控製自己的言行,始終保持著一種謙虛學習的姿態,逐漸贏得了朝中大臣的尊重和信任。

他的意見雖然表麵上看起來是初學者的提問或簡單見解,但實則常常觸及問題的核心,為軍事策略帶來新的視角和思考。

在一次重要的軍事策略會議上,李昊決定再次嘗試影響諸葛亮的計劃,同時也是對他們之間信任的最大的一種考驗。

會議上討論的是如何解決後勤供應問題,以支援即將到來的大規模北伐行動。

李昊輕聲開口,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相父,各位將軍,朕雖然對軍事不甚瞭解,但在閱讀一些兵書時,我發現曆史上成功的戰役往往依賴於充足而穩定的後勤保障。

我們是否可以考慮建立更多靠近前線但隱蔽的物資儲備點?

這樣即便主供應線遭受攻擊,我們的軍隊也能快速獲得補給,保持戰鬥力。”

當李昊結束他的發言後,“陛下聖明”一番恭維後,李昊明確表示希望聽到每個人的真實想法,無論是支援還是反對:“諸位將軍,今天在這裡,我希望聽到你們真實的聲音。

不論是支援還是有所保留,都請毫無保留地說出來。

這關乎大漢的未來,也關乎我們共同的命運。

隻有通過坦誠的交流,我們才能製定出最合適的戰略。”

得到皇帝的鼓勵和允許後,一些將領才逐漸放開了顧慮,開始表達他們對某些戰略提議的擔憂和看法。

王平表達了對於新戰術可能帶來的風險的擔心,而李嚴則關注於快速反應部隊可能導致主力分散的問題。

諸葛亮微微一笑,他的表情平靜而自信。

他的目光逐一掃過在場的將領,最後定格在李昊身上,給予了一個肯定的點頭,然後緩緩開口:“諸位的擔憂我理解。

但戰爭的本質是變化,隻有不斷適應變化,才能把握勝利的機會。

陛下的提議,雖然看似突破了我們的常規,實則是對當前戰略的必要補充。

建立快速反應部隊並不是分散我們的力量,而是為了更有效地集中力量,迅速應對戰場上的突髮狀況。”

他轉向李昊,繼續說道:“而陛下的思考,不僅表現出對戰爭深層次的理解,也顯示了對士兵生命的珍視和對勝利的渴望。

這種從多角度考慮問題的能力,正是我們在這關鍵時刻所需要的。”

眾人皆以為然數日後 李昊意識到必須對子午穀計劃有更深入的瞭解和準備。

曆史的資訊絕不如實際的地理圖冊和行軍的經驗,為此,他特意召見了魏延,這位勇猛的將軍不僅是計劃的原始提出者,而且對該計劃的地形和戰術細節有著精確的把握。

在李昊召見魏延的那一刻,殿內的氛圍緊張而又充滿不確定性。

魏延步入房間時,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安,不明白為何突然會受到皇帝的召見,這種情形在平時是極為罕見的。

魏延小心翼翼地向後主行禮,他的聲音帶著一絲戒備:“陛下召見,不知有何指教?”

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探究和警覺,顯然是對這種非常規召見感到十分不安。

李昊察覺到魏延的緊張和疑慮,他微笑著示意魏延放鬆,然後以平和而誠懇的語氣開場:“文長將軍,感謝你能來。

我知道這樣的召見對你來說可能有些突然。

我今天召見你,是因為我深知你對蜀國的忠誠和對軍事策略的深刻見解。”

李昊接著談起了他對北伐的一些想法,包括他從各種兵書和曆史資料中得到的啟發。

他逐漸引出子午穀計劃的話題,表達了他對這一大膽戰略的興趣。

李昊的態度顯得非常真誠,他的話語中不僅顯示了對魏延能力的尊重,也表露出對魏延意見的渴望。

“魏將軍,我想知道,如果我們采取子午穀奇兵,你認為有哪些關鍵因素是我們必須考慮的?”

李昊的提問逐步消除了魏延的疑慮,使他意識到皇帝此次召見並非有什麼陷阱“陛下,子午穀計劃主要利用其地勢險要,通過秘密快速的行軍方式,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

我們需要在夜間行軍,減少敵人的偵察機會,同時保證快速且隱秘的兵力集結。”

他繼續補充:“關鍵在於速度和突然性。

我們的行軍路線和時間表必須精密計算,以確保可以在敵人未能做好充分準備之前快速突破其防線。

此外,後勤補給也需特彆注意,必須確保前線部隊能夠持續作戰。”

李昊聆聽後,對細節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他詢問:“在執行中,您看還有哪些可能的風險,以及我們如何應對這些風險?”

魏延謹慎地說道:“陛下,若真要通過子午穀迂迴到敵後,我們最大的阻礙可能是司馬懿。

此人不可小覷,若他在守,我們的行動將極具風險。”

李昊聽後隻是微笑,他的表情中帶著幾分神秘和深沉。

在他的心中,己經清楚諸葛亮為了北伐成功,不僅籌劃了軍事行動,還深謀遠慮地佈下了一張大網,通過一係列的反間計使得司馬懿與魏廷的關係惡化,最終導致司馬懿被迫削職還鄉。

“魏將軍,我對您的戰術見解深感讚賞,而子午穀的計劃更是顯示了您的軍事才能。

在這樣的時局下,常有意料之外的變故發生,這對我們而言,可能是一個機遇。”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我建議,您可以繼續深化對子午穀的研究和準備。

在未來的日子裡,可能會有一些變動,這些變動可能會為我們的計劃提供突破口。

現在,最重要的是保持警覺,並準備好迅速行動。”

魏延聽後,心中雖然仍有些疑惑,但看到李昊那自信且充滿預見性的神情,他不禁感到一絲敬意。

他回答道:“陛下英明。

我將繼續加強對子午穀及其周邊地形的研究,確保一旦有機會,我們能夠抓住並利用。”

李昊對魏延的迴應表示滿意,他知道這樣的對話方式既保持了自己對未來事件的預知形象,又冇有過多透露具體的細節,保留了一定的神秘感和懸念。

這不僅增強了魏延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的期待,也加深了他對李昊作為皇帝的信任和尊敬。

隨著時間的推移,北伐的鐘聲越來越近,隨著司馬懿被削職回鄉,曹休接管雍涼的軍事指揮,這一重大的變動迅速被川中的細作探知,並彙報給了諸葛亮。

這正是諸葛亮早己預料並精心策劃的結果,他早有準備通過一係列的反間計來削弱魏國的軍事實力,特彆是移除如司馬懿這樣的強敵。

得知此訊息後,諸葛亮在自己的書房中不禁展顏大笑,他對身邊的幕僚說:“吾欲伐魏久矣,奈何司馬懿堅守,使我們難以有所作為。

今天他因中計遭貶,我軍再無後顧之憂。”

當這些變動真正發生,尤其是司馬懿的撤職和夏侯楙的上任,正如李昊所預見的那樣,魏延對李昊的敬佩達到了新的高度。

第二天一早,劉禪(李昊)上朝,諸葛亮手持沉甸甸的《出師表》。

表曰:“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罷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誌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當劉禪閱表完畢,《出師表》的最後一句話在宮殿內迴盪:“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一時間,整個朝堂響起了一片肅然的氣氛。

諸葛亮精心撰寫的《出師表》深刻觸動了李昊的心。

諸葛亮在文中表達了對國家的忠誠和對劉禪的深厚期望,這份沉甸甸的責任感和對勝利的渴望使李昊深受感動。

李昊藉著情緒高昂起來,突然站起身,“今日感相父所奏《出師表》,我深感一國之主,必須以身作則。

先父劉備昔日親征,以身先士卒,托付於朕大漢之祚,今吾亦應效仿先帝,禦駕親征!”

這突如其來的聲明讓全場一片靜默,諸葛亮更是感到震驚。

儘管作為一國之君,劉禪(李昊)的禦駕親征具有極高的象征意義,能極大提振軍心,但也帶來了巨大的風險。

諸葛亮立刻上前,表情嚴肅地勸說李昊:“陛下,此舉固然能夠鼓舞人心,然而戰事危險,不比朝堂,萬一有個不測,國家何以為繼?

請陛下三思。”

李昊看著諸葛亮,心中感激這位丞相的關心和忠誠,他稍作沉思後回答:“相父,我明白您的憂慮。

但此次北伐,非同小可,關係到大漢的生死存亡。

作為一國之主,朕應當以身作則,親赴前線,與將士們共同承擔風險,共度時艱。

這不僅是責任,也代表朕繼承先帝的決心。”

諸葛亮見劉禪如此堅定,知道再勸無濟於事,便深深一拜,語重心長地說:“既然陛下己決,亮必竭儘全力,籌劃周詳,保陛下週全。

願天佑我漢,使我們此次北伐能夠大獲全勝。”

會議結束後,諸葛亮加緊了軍事部署和策略調整,確保在李昊親征的同時,能夠最大程度地保證其安全和戰事的成功。

李昊的決定雖然大膽,卻極大地提振了士氣,使得蜀漢軍隊的士氣高漲,人心思定,對即將到來的北伐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在決定禦駕親征後,李昊看了看自己的身體,終是明白何謂髀肉複生,自己這種體格如何能夠承擔起那翻山越嶺之能?

他明白自己作為皇帝的存在在戰場上更多的是象征意義和激勵作用,而非實際的戰術執行。

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和侷限,因此對於真正的軍事行動,尤其是需要高度機密和技術的子午穀突破行動,他決定將其托付給最為可靠的將軍之一——魏延。

在一次私下的策略會議中,李昊召見了魏延,詳細討論了這一策略。

他向魏延表明瞭自己的計劃和想法:“文長將軍,北伐之舉,我雖然決定禦駕親征,以示我對此戰的重視和對士兵的支援,但我清楚我的首接作戰能力有限。

真正的突破任務,我希望能交由您來執行。

子午穀計劃的成功,關鍵在於速度和秘密,您是我能想到的最合適的人選。”

李昊繼續解釋自己禦駕親征的另一個戰術意圖:“我的親征雖然更多是象征性的,但這可以在正麵戰場上造成足夠的分心效應,吸引敵軍的主要注意力。

這樣一來,您帶領的秘密行動將有更大的機會成功突破,打擊敵軍的薄弱環節。”

魏延對於李昊的這番話感到既意外又感動。

他被這位年輕皇帝的戰略眼光和對自身定位的清晰認識所折服。

魏延堅定地回答道:“陛下,您能有如此佈局,實是我大漢之幸。

請陛下放心,我定會全力以赴,確保子午穀計劃的成功,不負您的囑托。”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